离离暑云散,袅袅凉风起。立秋时节,走进陈区镇刘家庙村的黄梨种植基地,满目皆是丰收景象。沉甸甸的皇冠梨挂满枝头,压弯了树梢,微风拂过,梨香四溢。果园里,十几名村民带着手套,正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梨果,感受着丰收的喜悦。
黄梨产业是刘家庙村的支柱产业。这里三面环山,昼夜温差大,果木种植传统由来已久,其产出的梨果以皮薄肉细、汁多味甜、酥脆爽口而闻名。2019年,村里集中流转土地330亩,规模化种植大黄梨1.5万株,并嫁接优质皇冠梨2000余株。经过六年的精心培育,如今果树已进入丰产期,预计今年早熟皇冠梨产量可达5万斤。
刘家庙村村民 曹培兰: 我在这儿务工五六年了,从开春剪枝到秋季采收,一年到头都有活干。今年虽说天旱,但靠着大伙儿精心照料,梨树依然丰收,心里别提多高兴了。
在忙碌的采收队伍中,63岁的宋有昌动作麻利,采摘、装筐一气呵成。这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,曾是村里的“两委”干部,自2019年村里决定发展黄梨产业壮大集体经济,他便冲锋在前,一头扎进田间地头。从栽树、除草到剪枝、疏果,样样亲力亲为。六年时光,他从一个对梨树管理一窍不通的“门外汉”,成长为村里的技术能手。
陈区镇刘家庙村村民 宋有昌: 刚开始我们对梨树管理一窍不通,是村党支部组织我们外出学习,参加技术培训。从修剪到病虫害防治,我们一步步摸索,看着小树苗长成现在的硕果累累,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党员身份不是一阵子的事,而是一辈子的责任,能为村里的黄梨产业搭把手、出点力,心里踏实。
像宋有昌这样 60岁以上的“银发先锋” 村里还有7名 他们组成党员服务队 承担了黄梨管理、技术指导等工作 用自己一年又一年的坚守 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。
为解决黄梨采收后储存问题,2024年,刘家庙村用活用足惠农政策,积极争取资金70万元,自筹20余万元,盘活280平方米闲置土地,建成了总库容量达1485立方米黄梨仓储冷库,可储存20万斤农产品,延长了黄梨农产品的存储期和销售期。
走进冷库 清凉的空气中整齐码放着 一筐筐金黄的梨果 村民们正忙着分拣包装
陈区镇刘家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闫书青: 目前我们已收到3万多斤皇冠梨订单,我们还要尝试对黄梨进行深加工,制作梨膏、梨片,延长产业链,提高附加值,增加村民收入。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用心用情做好“梨”文章,以梨为媒,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。
来源:高平电视台